您当前位置: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研究成果 >> 学术论文 >> 浏览文章

编制地下安全网——转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浏览:

       ——江苏淮安建成首个盐盆区地质环境监测网侧记


       江苏省淮安盐矿是中国特大盐矿之一,资源丰富,可分为淮安和洪泽两个特大含盐盆地,地跨六县区。目前在两大盐盆共有盐矿企业21家,生产及勘探井200余眼,盐化工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淮安市盐矿开采区人口密集,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重要干线工程横贯其间,盐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可能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地下水污染对区域的供水安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开展盐矿开采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及时了解该区地面沉陷和地下水污染的动态特征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淮安盐盆监测网的示范引导下,2010~2011年,盐盆区矿山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在淮安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组织、监督下,共同出资统一建设了淮安市盐盆内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近4年的研究及建设,江苏省地调院开展了全面的地质调查,对盐矿开采区可能引起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地面沉陷和地下水污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淮安市整个含盐盆地的水文地质调查,调查面积约320平方公里,建成基岩深标5座,勘探总深度1974米,同时对基岩标实行自动化监测,建成地面监测标126座。新建地下水监测井13口,进行抽水试验13组,水质分析13组。根据基岩深标及地下水监测井的勘探成果,全面分析了淮安及洪泽两大盐盆的第三、第四系松散层地质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进一步细分了工程地质及含水层层组,为今后该地区开展水工环地质、城市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保证。


        ——完成了首个在整个盐盆范围内统一规划建设的、集地面沉陷和地下水为一体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国内对盐矿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陷和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以理论研究居多,鲜有监测支撑,虽然有少量盐矿开展了监测工作,但其监测范围也多限于单个矿区,监测内容也多为地面沉陷等单个地质环境问题,监测方法也较为单一。淮安盐矿开采区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是在整个盐盆范围内统一规划、展开的,不仅涵盖了在采的全部矿山,而且对未来规划开采区也先期布置了监测设施,避免了各矿山的重复建设;并采用多种监测方法来全面监测盐矿开采引发的多个地质环境问题,对地面沉陷的形态及地下水污染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


       ——引入基岩深标,实现开采盐层顶板垂直变形的监测。淮安市盐矿开采深度一般在800米以上,而上覆松散层厚度在350~400米,可分为多个含水砂层。仅依靠地面布设的监测标难以区分抽取地下水所致的松散层压缩和盐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引入基岩深标能有效监测开采岩层顶板的垂直变形,将监测成果与配套地面标进行对比,能直观地查明地面变形产生的原因,为盐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提供直观数据证明。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极大提高了盐矿开采区地质环境问题变化的动态捕捉能力。为跟踪盐矿开采地面沉陷及地下水污染的微变形特征,本次工作采用了水准测量、GPS测量、自动化监测及取样分析等手段。


       ——实现了由政府先期投资试点建设,引导矿山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的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管理模式。这种建设管理模式打破了以往单独由政府或企业出资建设的形式,落实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谁破坏、谁治理”的基本原则,加强了地质环境监测网运行的可持续性,增强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以及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为盐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监测保证。目前淮安市盐矿安全开采深度等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理论计算或参照其他矿种的经验公式,而缺乏相应的监测数据支撑。采用这些方法确定的安全开采深度可能与本地区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存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可能。通过长期的监测,为合理确定盐矿安全开采深度等技术指标提供了依据。


       ——推进江苏省地面沉降监测网的建设工作。目前江苏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在苏锡常及扬通泰地区相对较为完善,而苏北则基本为空白区。这个项目完成的基岩深标、GPS测量标及自动化监测设施建设标准较高,完成能达到开展地面沉降监测的功能,它也将成为江苏省地面沉降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地面沉降水准测量及GPS联测提供保证。


       淮安盐矿开采区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成,进一步推进了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程,为矿山企业的采矿活动提供了监测数据支撑,为创建绿色矿山提供了基础保证,同时地面沉陷的监测成果还能为经济建设、城镇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持。


       (陈娟 喻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