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开放研究 >> 申请指南 >> 浏览文章

申请指南2016年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2日 浏览:

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地裂缝成因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是国土资源部按照《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部署,于20125月同意批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依托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覆盖了全院以地裂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研体系,拥有长期从事地裂缝成因机制、勘查及监测技术、仿真预警的科技团队,并设有全国同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两个重点试验室。长期的科研实践,实验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测试条件。

实验室是本学科领域国家和部门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地裂缝成因与模拟领域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每年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受理国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并为他们提供开放研究基金和实验研究条件,以促进本学科发展和人才交流。

一、总则

1、开放课题基金项目指南发布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开放基金申请书(格式)》由实验室每年1月在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http://www.jsgs.com.cn/)及国土资源部地裂缝成因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网页上(http://www.efgd.net)公布,也可向相关单位和实验室寄送,对资助的具体范围予以明确规定,明确重点研究领域和近期主要资助范围。

2、资助对象

具备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欢迎国内外(包括台、港、澳地区)科研院所和相关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和其他单位的研究人员向本室提出课题申请。

3、课题申请的时间

本年度课题申请的截止时间为2016330日,630前实验室组织审议,并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批准。批准结果将及时通知申请者本人。自带基金者不受申请时间限制,随时可联系前来参加研究工作。

二、开放课题设置

开放课题分命题和自由申报两种。

(一)命题课题

1、地裂缝触发机制及临界条件研究

建立不同地下水位变化模式下土体产生拉裂破坏条件,揭示开采地下水条件下地裂缝的触发机制,建立给定地质环境条件下触发地裂缝的临界条件。

要求开展区域内地裂缝的形成及发育特征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土体抗拉强度、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及其Ⅰ型断裂韧度,研究不同应力历史和应力路径下土体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及其产生拉裂破坏的条件,分析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含水系统中应力场、应变场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研究典型地区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应力场、应变场的变化特征,研究含水层空间分布(地层结构)、地下水开采方案、土体力学参数对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针对给定的地质环境研究触发地裂缝的临界条件,研究地裂缝易发生区域,为地裂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提交成果包括:地裂缝触发机制及临界条件研究报告及论文

课题经费额度:20万元以内。

2、地裂缝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方法研究

分析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裂缝监测的适宜性,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裂缝及上部构筑物形变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技术体系。以典型地裂缝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地物进行快速扫描并建模,通过周期性的重复扫描监测,对比研究地裂缝带的形变特征;结合地裂缝活动性机理分析和其它平行监测验证结论,揭示地裂缝发展过程中的时空演变特性,就所使用的仪器技术性能,评估三维激光监测地裂缝的有效性,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提交成果:地裂缝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方法研究报告

课题经费额度:10万元以内。

3、地裂缝数值模拟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

 

研究一套通用便捷的地裂缝数值模拟系统,实现地裂缝模拟运算、相关输入、输出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拓展数值模型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为地裂缝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可靠的工具。

提交成果:

1)地裂缝数值模拟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报告

2)地裂缝数值模拟软件一套

课题经费额度:40万元以内。

(二)自由申报课题

国土资源部地裂缝成因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人地矛盾为目标,立足长江三角洲平原,面向国内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城市群或经济带,以差异型地面沉降引起的地裂缝灾害为研究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多技术方法相融合、高精尖技术的推广运用,实现地裂缝研究水平的总体提升和各研究方向的均衡发展,最终构建起围绕地裂缝地质灾害防治的完整理论、技术方法体系。围绕我国尤其是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防控的总体需求,形成了以下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1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

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研究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时空分布规律、成因模式及成因机理等。主要研究方向:基岩构造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岩土体结构特征研究;岩土体变形及强度特征研究;影响地裂缝发育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地裂缝成因模式及模型研究;影响地裂缝发育的各因素之间的耦合研究;地裂缝实验研究。本年度预设以下开放课题:

l  地裂缝发育模式研究

l  地裂缝发生的力学机制研究

l  地裂缝发育的多场耦合研究

2地裂缝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以地裂缝灾害的前期勘查、初步定性和地裂缝发展过程中的跟踪监测为主要内容。重点是运用水准测量、光纤观测、D-InSAR测量、水情观测、GPS测量、地球物理勘查等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地裂缝的形成地质背景资料和动态信息。同时探索研究适合于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勘查)的技术方法体系,负责观测系统平台的维持工作。本年度预设以下开放课题:

l  地裂缝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综合应用研究

l  GPS-InSAR高精度地形变融合监测技术研究

l  Lidar技术在地裂缝形变场监测中的应用

3地裂缝模拟仿真研究

本研究方向旨在基于水土耦合三维地面变形模型、破坏力学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现代计算科学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室内中等尺度采水型地裂缝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刻画采水型地裂缝的数学模型,研发地裂缝模拟数值求解技术,研发地裂缝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软件和地裂缝预警预测和灾害应急处治软件系统,为地裂缝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相关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撑。研究室围绕近期的主攻方向,本年度重点和择优选择下列领域的研究课题:

l  地裂缝三维可视化综合试验平台设计(物理模型)

l  多物理场监测参数下抽水沉降物理模拟研究

l  地裂缝三维数值仿真模拟

l  基于非确定性模型的地裂缝灾情模拟及预警

l  地裂缝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软件研发

上述三大研究领域是本实验室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申请者也可自拟研究课题,但须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研究确认。

三、开放基金项目的申请

1、实验室接受具备下列条件的研究课题申请:

1)符合《指南》所规定的研究内容范畴,学术思想新颖,立论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的研究;

2)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

3)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2、申请者必须是课题的实际主持人。

3、基金课题的研究年限:一般课题为二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自项目获得正式批准之日起算,可跨年度执行。单项课题资助经费一般为56万元,重点课题1020万元,经费列支范围包括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

4、基金课题的申请,实行集中受理,每年的基金课题申请受理时间为当年的11220。申请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见附录),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申请者应按要求将申请书的纸质文稿(一式4份)和电子文本寄送到实验室。

5、申请书由本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评审意见将及时通知申请者,对获准资助的项目发给课题计划任务书。

6、申请者应根据评审意见填写课题计划任务书,由实验室主任复核后方正式列为本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

7、申请者可以连续申请基金项目,但已获资助人员在完成项目并提交结题报告之前不得申请新的基金项目。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获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以及主要研究成果。

四、开放基金项目成果与署名

1、基金资助课题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国土资源部地裂缝成因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资助(英文为“Key laboratory of Earth fissures Genetic Mechanism and simulation,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Geological Survey of Jiangsu Province以及资助项目编号。第一作者的单位署名应采用双署名(本实验室排第一位)。未标注署名(或标注不规范)的论文不计入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成果。

2、一般基金项目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的论文,重点项目至少在SCI收录或其扩展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的论文。所有资助项目至少有1篇将本实验室作为第一资助单位(本实验室排第一并带资助项目编号)进行标注的论文。

3、开放课题基金资助者,应根据计划进展按期向实验室递交工作总结和论文,课题结题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向实验室提交论文和科研报告。

4、开放基金执行期限一般为1~2

五、联系方式

1.联系地址

南京市中山门外栖霞区马群街道白水桥99号,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邮编:210049

2.联系人

龚绪龙:1377053056602584368707Email xulonggong@126.com

张岩:1381411157202584368720Emailzhangyan619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