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研究成果 >> 获奖成果 >> 浏览文章

我院两项目成果荣获201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5日 浏览:

       2019年12月16日,自然资源部公示了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经部审定,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59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49项。我院牵头参评的“苏南地区地裂缝发育扩展机制与预测预警研究”、参与的“淮河流域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荣获二等奖。

       根据地质工作要“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求,围绕解决苏南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问题,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持续深入研究了地下水开禁采条件下地裂缝灾害的发育扩展机制及预测预警技术。“苏南地区地裂缝发育扩展机制与预测预警研究”项目首次全面阐述了地裂缝生命周期的压、拉、剪、弹力学机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型采水型地裂缝物理模型,明确提出了地裂缝触发机制和临界条件;在国际上首次将界面元引入到地裂缝三维模拟研究中,创新性提出了区域-场地双尺度有限元耦合界面元法,建立了典型地裂缝三维形变数值模拟模型,实现地裂缝发生发展定量化预测。取得的成果在推动区域地裂缝风险防控工作、服务苏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与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地裂缝科学研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地裂缝定量化预测、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为我国汾渭盆地、华北平原等地地裂缝研究提供借鉴与示范。

      “淮河流域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首次在淮河流域平原地区开展1:25万和1:5万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对淮河流域主要城市进行地下水水质及污染评价,并重点研究了地方性氟中毒病和地甲病等地方病的致病因素,提出了病区防病改水措施;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淮河流域地下水含水层组结构模型,首次在区内进行了岩溶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对比研究,并结合地下水防污性能、污染源荷载和地下水功能,完成了流域内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项目进行了开封、周口、淮北、徐州等市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机理试验研究,对同类污染场地开展此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010年以来,该项成果为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和依据,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